元旦期间,受银行网点休假影响,许多市民可能选择网上银行办理转账、付款等业务。不法分子乘机设套诈骗市民的私人信息。为此,沪上银行提醒,元旦假期市民更要提防假网银。
第一、在任何情况下,银行是不会主动向用户索取网上银行账户、密码的;
第二、对那些要求提供密码、卡号或账户等信息的不明短信、电子邮件都要格外提防,切莫轻信;
第三、遇到可疑状况,应及时打电话与银行进行核实,不要轻易打开不认识的邮件,尤其是一些可执行文件等;
第四、每次登录网银,尽量选择直接输入网址登录,不要从非银行网站的链接间接访问;最好选用数字证书(U盾等)登录作为安全手段。
第一、在任何情况下,银行是不会主动向用户索取网上银行账户、密码的;
第二、对那些要求提供密码、卡号或账户等信息的不明短信、电子邮件都要格外提防,切莫轻信;
第三、遇到可疑状况,应及时打电话与银行进行核实,不要轻易打开不认识的邮件,尤其是一些可执行文件等;
第四、每次登录网银,尽量选择直接输入网址登录,不要从非银行网站的链接间接访问;最好选用数字证书(U盾等)登录作为安全手段。
电脑反复中病毒的防范
[ 2007-03-25 03:34:19 | 作者: sun ]
在很多情况下,同一台电脑经常会发生反复中同一种病毒的事件。比如,中了小邮差后刚杀完毒暂时没事儿了,可过一段时间,病毒又不请自来。这就是所谓的“同一病毒的再感染”。 其实,如何防止病毒再感染是有一些小窍门的。
病毒再感染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病毒有了新的变种,二是没有封堵住病毒的传播途径。对第一种原因,我们采用对杀毒软件在线升级到最新版后,就可以完全解决;第二种原因常会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引发以下多种情况。我们只要认真区别对待,就能解决病毒再感染的相关问题。
1. 系统、工具软件的漏洞
很多病毒利用操作系统和网络工具的漏洞进行传播,比如求职信、小邮差、Bugbear等,它会利用微软浏览器软件的“Iframe”漏洞,即使用户没有打开邮件的附件,仅仅是点击了邮件,病毒就会自动运行了。
2. 病毒伪装,引诱用户上当
这是大多数蠕虫、木马类病毒的常用手段。信件标题或是内容有引诱用户打开附件的文字,利用聊天工具传播藏有恶意代码的网址等等。
3. 用户安全意识不够高
一些用户为图使用方便,对于密码的管理过于简单、过于松懈。比如将密码保存到电脑里,使用一些有规律而且很简单的密码,如1234、abcd等,甚至空密码,这样就会给一些有猜密码功能的病毒创造传播的途径。
4. 局域网管理的松懈
局域网里的所有电脑都可以互联,非常随意地使用共享资源,对共享资源的使用没有设置相应的权限等。
5. 没有共同防毒
朋友、家人、联系人之间,如果只有少部分用户在防毒,同样会造成病毒的泛滥。
以上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病毒的再感染,在现实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只是在中毒后简单地进行杀毒,而没有阻断病毒入侵的通道,这就会使我们经常遭受病毒的骚扰,还抱怨杀毒软件不中用,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现今的病毒可谓是“面面俱到”,部分恶性病毒,例如“Bugbear”,把能用上的传播方法都捆绑于一身,极大增强了病毒传染的效率。为了防止这类病毒的感染,不仅仅需要杀毒软件厂商的高效工作,还需要互联网用户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样防病毒只有部分人在做,或只是防住了病毒传播的某一途径,也达不到全面防毒的真正目的。所以,只有广大用户都提高了防毒的安全意识,堵住病毒传染的所有途径,才能真正的让病毒无机可乘,无孔而入。
网络安全趣谈:七类黑客各有“黑招”
[ 2007-03-25 03:34:08 | 作者: sun ]
黑客原来也有分别,崆峒,峨嵋,少林,武当,七种黑客,你是哪一种?
恶作剧型:喜欢进入他人网站,以删除某些文字或图像、篡改网址、主页信息来显示自己的厉害,此做法多为增添笑话自娱或娱人。或者进入他人网站内,将其主页内商品资料内容、价格作降价等大幅度修改,使消费者误以为该公司的商品便宜廉价而大量订购,从而产生Internet订货纠纷。
隐蔽攻击型:躲在暗处以匿名身份对网络发动攻击,往往不易被人识破;或者干脆冒充网络合法用户,侵入网络“行黑"。这种行为由于是在暗处实施的主动攻击行为,因此对社会危害极大。
定时炸弹型:在实施时故意在网络上布下陷阱,或故意在网络维护软件内安插逻辑炸弹或后门程序,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条件下,引发一系列具有连锁反应性质的破坏行动,或干扰网络正常运行或致使网络完全瘫痪。此种黑客在原公司离职后,通过连线,在得知原公司Internet地址密码的情形下,可从网上再次了解到原公司网络密址及电子邮件中各项文件资料,进而大量截取原公司最新资料,作为不正当竞争之用。这类黑客是企业内部蛀虫,其危害和影响巨大,有时几乎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而混在政府内的这类黑客,破坏性更大。
矛盾制造型:非法进入他人网络,修改其电子邮件的内容或厂商签约日期,进而破坏甲乙双方交易,并借此方式了解双方商谈的报价价格,乘机介入其商品竞争。有些黑客还利用政府上网的机会,修改公众信息,挑起社会矛盾。
职业杀手型:此种黑客以职业杀手著称,经常以监控方式将他人网站内由国外传来的资料迅速清除,使得原网站使用公司无法得知国外最新资料或订单;或者将电脑病毒植入他人网络内,使其网络无法正常运行。更有甚者,进入军事情报机关的内部网络,干扰军事指挥系统的正常工作,任意修改军方首脑的指示和下级通过网络传递到首脑机关的情报,篡改军事战略部署,导致部队调防和军事运输上的障碍,达到干扰和摧毁国防军事系统的目的。
窃密高手型:出于某些集团利益的需要或者个人的私利,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网络上的加密信息,使高度敏感信息泄密。或者窃取情报用于威胁利诱政府公职人员,导致内外勾结进一步干扰破坏内部网的运行。有关商业秘密的情报,一旦被黑客截获,还可能引发局部地区或全球的经济危机或政治动荡。
业余爱好型:计算机爱好者受到好奇心驱使,往往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丝毫未感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属于无意识攻击行为。这种人可以帮助某些内部网堵塞漏洞和防止损失扩大。有些爱好者还能够帮助政府部门修正网络错误。
恶作剧型:喜欢进入他人网站,以删除某些文字或图像、篡改网址、主页信息来显示自己的厉害,此做法多为增添笑话自娱或娱人。或者进入他人网站内,将其主页内商品资料内容、价格作降价等大幅度修改,使消费者误以为该公司的商品便宜廉价而大量订购,从而产生Internet订货纠纷。
隐蔽攻击型:躲在暗处以匿名身份对网络发动攻击,往往不易被人识破;或者干脆冒充网络合法用户,侵入网络“行黑"。这种行为由于是在暗处实施的主动攻击行为,因此对社会危害极大。
定时炸弹型:在实施时故意在网络上布下陷阱,或故意在网络维护软件内安插逻辑炸弹或后门程序,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条件下,引发一系列具有连锁反应性质的破坏行动,或干扰网络正常运行或致使网络完全瘫痪。此种黑客在原公司离职后,通过连线,在得知原公司Internet地址密码的情形下,可从网上再次了解到原公司网络密址及电子邮件中各项文件资料,进而大量截取原公司最新资料,作为不正当竞争之用。这类黑客是企业内部蛀虫,其危害和影响巨大,有时几乎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而混在政府内的这类黑客,破坏性更大。
矛盾制造型:非法进入他人网络,修改其电子邮件的内容或厂商签约日期,进而破坏甲乙双方交易,并借此方式了解双方商谈的报价价格,乘机介入其商品竞争。有些黑客还利用政府上网的机会,修改公众信息,挑起社会矛盾。
职业杀手型:此种黑客以职业杀手著称,经常以监控方式将他人网站内由国外传来的资料迅速清除,使得原网站使用公司无法得知国外最新资料或订单;或者将电脑病毒植入他人网络内,使其网络无法正常运行。更有甚者,进入军事情报机关的内部网络,干扰军事指挥系统的正常工作,任意修改军方首脑的指示和下级通过网络传递到首脑机关的情报,篡改军事战略部署,导致部队调防和军事运输上的障碍,达到干扰和摧毁国防军事系统的目的。
窃密高手型:出于某些集团利益的需要或者个人的私利,利用高技术手段窃取网络上的加密信息,使高度敏感信息泄密。或者窃取情报用于威胁利诱政府公职人员,导致内外勾结进一步干扰破坏内部网的运行。有关商业秘密的情报,一旦被黑客截获,还可能引发局部地区或全球的经济危机或政治动荡。
业余爱好型:计算机爱好者受到好奇心驱使,往往在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丝毫未感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属于无意识攻击行为。这种人可以帮助某些内部网堵塞漏洞和防止损失扩大。有些爱好者还能够帮助政府部门修正网络错误。
通用排查 看清木马藏身地
[ 2007-03-25 03:33:48 | 作者: sun ]
木马取自古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很强的隐藏性和危害性。为了达到控制服务端主机的目的,木马往往要采用各种手段达到激活自己,加载运行的目的。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木马通用的激活方式,它们的藏身地,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让您体会一下手动清除木马的方法。
●在Win.ini中启动木马:
在Win.ini的[Windows]小节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的情况下“=”后面是空的,如果后面跟有程序,比如:
run=C:\Windows ile.exe
load=C:\Windows ile.exe
则这个file.exe很有可能就是木马程序。
●在Windows XP注册表中修改文件关联:
修改注册表中的文件关联是木马常用的手段,如何修改的方法已在本系列的前几文中有过阐述。举个例子,在正常情况下txt文件的打开方式为Notepad.exe(记事本),但一旦感染了文件关联木马,则txt文件就变成条用木马程序打开了。如著名的国产木马“冰河”,就是将注册表HKEY_CLASSES_ROOT xtfileshellopencommand子键分支下的键值项“默认”的键值“C:\Windows otepad.exe %1”修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这样,当你双击一个txt文件时,原本应该用记事本打开的文件,现在就成了启动木马程序了。当然,不仅是txt 文件,其它类型的文件,如htm、exe、zip、com等文件也都是木马程序的目标,要小心。
对这类木马程序,只能检查注册表中的HKEY_CLASSES_ROOT中的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子键分支,查看其值是否正常。
●在Windows XP系统中捆绑木马文件:
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已通过木马建立连接,控制端用户使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有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重新安装了。如果捆绑在系统文件上,则每次Windows XP启动都会启动木马。
关闭注册表,打开C:\Autoexec.bat文件,删除如下两行:
@echo off copy c:\sys.lon C:\WindowsStart MenuStartup Items
Del c:\win.reg
保存并关闭Autoexec.exe文件。
●IndocTrination v0.1-v0.11注册表清除实例:
在注册表中打开如下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Once
将这些子键右边窗口中的如下键值项删除:
Msgsrv16=“Msgsrv16”,关闭注册表后重启Windows,删除C:\WindowsSystemmsgserv16.exe文件。
●SubSeven-Introduction v1.8注册表清除实例: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子键分支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子键分支,在右窗口中查找到含有“C:\WindowsSystem.ini”的键值项数据,将它删除。
打开Win.ini文件,将其中的“run=kernel16.dl”改为“run=”,保存并关闭Win.ini文件。
打开System.ini文件,将其中的“shell=explorer.exe kernel32.dl”改为“shell=explorer.exe”,保存并关闭System.ini文件,重启Windows,删除C:\Windowskernel16.dl文件。
●广外女生注册表清除实例:
退到MS-DOS模式下,删除System目录下的diagcfg.exe。由于该病毒关联的是exe文件,因此,现在删除它后Windows环境下任何exe文件都将无法运行。我们先找到Windows目录下的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将其改名为“Regedit.com”。
回到Windows模式下,运行“Regedit.com”。打开HKEY_CLASSES_ROOTexefileshellopencommand,将其默认值改为“%1 %*”,删除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下的键值项“Diagnostic Configuration”。关闭注册表。
回到Windows目录,将“Regedit.com”改回“Regedit.exe”。
●Netbull(网络公牛)注册表清除实例:
该病毒在Windows 9X下:捆绑notepad.exe、writre.exe、regedit.exe、winmine.exe和winhelp.exe。在Windows NT/2000下捆绑:notepad.exe、regedit.exe、regedt32.exe、drwtsn32.exe和winmine.exe。打开: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在这些子键下删除键值项“CheckDll.exe”=“C:\WindowsSystemCheckDll..exe”。
另外,要察看自己的机器是否中了该病毒,可以察看上面列出的文件,如果发现该文件长度发生变化(大约增加了40K左右),就删除它们。然后点击[开始]|[附件]|[系统工具]|[系统文件检查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从安装软盘提取一个文件”,在框中填入要提取的文件(前面你删除的),点“确定”,按屏幕提示将这些文件恢复即可。如果是开机时自动运行的第三方软件,如realplay.exe、QQ等被捆绑上了,那就必须把这些文件删除后重新安装了。
●聪明基因注册表清除实例:
删除C:\Windows下的MBBManager.exe和Explore32.exe,再删除C:\WindowsSystem下的editor.exe文件。如果服务端已经运行,则要先用进程管理软件终止MBBManager.exe这个进程后才能将它删除。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删除键值项“MainBroad BackManager”。将HKEY_CLASSES_ROOT xtfileshellopencommand的默认值改为“C:\WindowsNotepad.exe %1”,恢复txt文件关联。将HKEY_CLASSES_ROOThlpfileshellopencommand的默认值改为“C:\Windowswinhlp32.exe %1”,恢复hlp文件关联。
以上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手动清除特洛伊木马操作步骤,希望大家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慢慢摸索木马的藏身和激活规律,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境地。
安防策略 即时剖解防范DOS攻击
[ 2007-03-25 03:33:36 | 作者: sun ]
意用户越来越猖獗的今天,网络中不再是风平浪静,作为一名保卫计算机安全的管理人员,了解恶意用户的攻击手段与原理是必然的,知已知彼方能更好将安全系数提升至另一个境界,而DOS、DDOS攻击类型方式的兴起,也让网管员再次忙活了起来……
DOS攻击原理详探
DOS攻击可以使被攻击目标达到无法正常访问并不能面对用户提供正常提供服务,其攻击方式是一对一式的通常称为点对点式,采用消耗资源、服务中止和物理破坏形式,但当被攻击机器的性能优越于攻击者机器时,DOS无明显效果。此时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手法DDOS应运而生,此攻击是在DOS基础上利用大量计算机一起发动大规模攻击,从而导至目标机资淅耗尽而崩溃,因为DDOS式攻击可让恶意用户控制傀儡机进行跨机攻击,隐匿性非常强,所以受害机往往很难查出真正发起攻击的恶意用户到底是来自那个地区,后果非常糟糕也十分可怕。
常见DOS攻击及防范
目前网络中流行的其DOS类攻击有很多种,而下面的四种却是恶意用户最常用的攻击手法,其危害大、操作相对简单。
一、UDP Flood攻击
此种攻击方法也是让目标机产生拒绝服务的手段之一,此UDP连接无需任何协议技持即可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当恶意用户向目标机发送4字节的数据包时,此时将会产生UDP淹没攻击,目标计算机接收数据包的应用程序,并进行等待确定,一但发现端口中不存在等待连接的应用程序,此时将产生一个目的地址无法连接的ICMP数据包发送给该伪造的源地址,随着数据包往复发送的次数变多,此时目标机的处理能力慢慢变低,最终将导至计算机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系统崩溃。
针对此种攻击的网络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硬件产品与计算机安全策略相互交错运行,禁用或者过滤监控和响应服务,并过滤或禁用其它的UDP服务,对指定的UDP服务可以通过其代理机制来实行网络访问。
二、SYN FLOOD攻击原理防法方案
此攻击方法利用了TCP协议中三次握手中的缺憾,并因此为传输依据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重复一次又一次的SYN报文后依次中断,让目标机接收的连接请求保存在一个有限空间缓存队列中,并越聚越多,从而使目标机出现CPU满载运行与内存资源耗尽,无法及时回应并处理正常的服务请求,导至服务器不停地处理大量虚假SYN包 ,使堆栈溢出陷入崩溃边缘,从而造成服务器的拒绝服务。
由于SYN Flood攻击的效果取决于目标机上的半连接数,这个值等于SYN攻击的频度乘以SYN Timeout,所以通过缩短SYN Timeout时间以确定报文无效并丢弃该连接即可抵御,其修改方法如下:首先在计算机运行项里输入regedit.exe调出注册表项,并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键值,并在右侧窗体中建立DWORD值名为SynAttackProtect,设置其键值范围为2(提示:此值减少SYN攻击时采取的保护措施,0为无保护)并再次建立DWORD值命名为TcpMaxHalfOpen,此值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用以控制系统允许打开的半连接数,最后再次建立DWORD名为TcpMaxHalfOpenRetriec,此值决定系统于何种情况下自动打开SYN攻击保护,修改注册表键值将针对攻击频率不高的SYN Flood攻击产生效果。
三、ICMP Flood攻击原理及防法
ICMP攻击是通过Ping产生的大量数据包,使目标计算机的CPU占用率满载继而当机,此类的攻击方法更加简单,恶意用户只要在DOS窗体中输入ping -t -l 65500 IP地址即可实现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65500的ICMP报文,此时目标用户即受到ICMP洪水攻击,计算机因此逐渐变慢,从而死机。
用户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在运行菜单中输入regedit.exe调出注册表,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t/Services?TCPIP/Paramters键值并在其右窗口中创建DWORD键值命名为EnableICMPRedirects键值数为0,此时即可禁止计算机响应ICMP得定向报文,以达保护目的,而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修改注册表禁止响应ICMP路由通告报文,来守护此类攻击,依次打开注册表如下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t/Services?TCPIP/Paramters/Interfaces在右侧窗体中创建DWORD值命名为PerformRouterDiscovery其键值为0即可停止响应。
DDOS攻击
DDoS是英文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的缩写(网络统称为:分布式拒绝服务)。其原理是主攻击利用所控制的N台中间人计算机(傀儡主机)一起向目标机器发送大量看似合法的数据包,造成目标机网络阻塞或服务器资源耗尽而导致拒绝服务产生,导至合法的网络数据包被虚假的网络数据包淹没而无法到达主机,形成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也可以通过大量的攻击数据包导至主机的CPU满裁、内存耗尽造成目标机也无法对正常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威力更加庞大。
了解了DOS及DDOS的几类攻击手法后,那么用户或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防备呢?首先要安装专业抗DDOS防火墙,安装完成对利用端口扫描软件对本机进行扫描,发现高危端口时使用新建防火墙规则,对其进行拦截或过滤某些特定的数据包,在系统安全上要经常打上最新的安全补丁程序,建立备份机制删除多余用户,禁止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并建立路由器、防火墙等负载均衡设备策略,当网络被恶意用户DDOS时最先崩溃的是路由器,此时当一台路由器被攻击死机时,另一台则马上进行工作,而内部计算机在其保护之下完好无损,崩溃的路由器经重启很快便于能进入替补角色,从而最大程度的削减了DDOS的攻击,做到防危滴漏!
防御后记
网络用户在以后的网络中遇上此类攻击,相信在了解其原理的情况下,能即时应对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在情节处理上要做到稳而不乱,忙而能静的攻守原则,在硬件上下下功夫做好防火墙与策略的把关工作,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DOS攻击原理详探
DOS攻击可以使被攻击目标达到无法正常访问并不能面对用户提供正常提供服务,其攻击方式是一对一式的通常称为点对点式,采用消耗资源、服务中止和物理破坏形式,但当被攻击机器的性能优越于攻击者机器时,DOS无明显效果。此时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手法DDOS应运而生,此攻击是在DOS基础上利用大量计算机一起发动大规模攻击,从而导至目标机资淅耗尽而崩溃,因为DDOS式攻击可让恶意用户控制傀儡机进行跨机攻击,隐匿性非常强,所以受害机往往很难查出真正发起攻击的恶意用户到底是来自那个地区,后果非常糟糕也十分可怕。
常见DOS攻击及防范
目前网络中流行的其DOS类攻击有很多种,而下面的四种却是恶意用户最常用的攻击手法,其危害大、操作相对简单。
一、UDP Flood攻击
此种攻击方法也是让目标机产生拒绝服务的手段之一,此UDP连接无需任何协议技持即可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当恶意用户向目标机发送4字节的数据包时,此时将会产生UDP淹没攻击,目标计算机接收数据包的应用程序,并进行等待确定,一但发现端口中不存在等待连接的应用程序,此时将产生一个目的地址无法连接的ICMP数据包发送给该伪造的源地址,随着数据包往复发送的次数变多,此时目标机的处理能力慢慢变低,最终将导至计算机无法提供正常服务系统崩溃。
针对此种攻击的网络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硬件产品与计算机安全策略相互交错运行,禁用或者过滤监控和响应服务,并过滤或禁用其它的UDP服务,对指定的UDP服务可以通过其代理机制来实行网络访问。
二、SYN FLOOD攻击原理防法方案
此攻击方法利用了TCP协议中三次握手中的缺憾,并因此为传输依据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伪造的TCP连接请求,重复一次又一次的SYN报文后依次中断,让目标机接收的连接请求保存在一个有限空间缓存队列中,并越聚越多,从而使目标机出现CPU满载运行与内存资源耗尽,无法及时回应并处理正常的服务请求,导至服务器不停地处理大量虚假SYN包 ,使堆栈溢出陷入崩溃边缘,从而造成服务器的拒绝服务。
由于SYN Flood攻击的效果取决于目标机上的半连接数,这个值等于SYN攻击的频度乘以SYN Timeout,所以通过缩短SYN Timeout时间以确定报文无效并丢弃该连接即可抵御,其修改方法如下:首先在计算机运行项里输入regedit.exe调出注册表项,并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键值,并在右侧窗体中建立DWORD值名为SynAttackProtect,设置其键值范围为2(提示:此值减少SYN攻击时采取的保护措施,0为无保护)并再次建立DWORD值命名为TcpMaxHalfOpen,此值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用以控制系统允许打开的半连接数,最后再次建立DWORD名为TcpMaxHalfOpenRetriec,此值决定系统于何种情况下自动打开SYN攻击保护,修改注册表键值将针对攻击频率不高的SYN Flood攻击产生效果。
三、ICMP Flood攻击原理及防法
ICMP攻击是通过Ping产生的大量数据包,使目标计算机的CPU占用率满载继而当机,此类的攻击方法更加简单,恶意用户只要在DOS窗体中输入ping -t -l 65500 IP地址即可实现向目标计算机发送一个65500的ICMP报文,此时目标用户即受到ICMP洪水攻击,计算机因此逐渐变慢,从而死机。
用户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在运行菜单中输入regedit.exe调出注册表,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t/Services?TCPIP/Paramters键值并在其右窗口中创建DWORD键值命名为EnableICMPRedirects键值数为0,此时即可禁止计算机响应ICMP得定向报文,以达保护目的,而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修改注册表禁止响应ICMP路由通告报文,来守护此类攻击,依次打开注册表如下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t/Services?TCPIP/Paramters/Interfaces在右侧窗体中创建DWORD值命名为PerformRouterDiscovery其键值为0即可停止响应。
DDOS攻击
DDoS是英文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的缩写(网络统称为:分布式拒绝服务)。其原理是主攻击利用所控制的N台中间人计算机(傀儡主机)一起向目标机器发送大量看似合法的数据包,造成目标机网络阻塞或服务器资源耗尽而导致拒绝服务产生,导至合法的网络数据包被虚假的网络数据包淹没而无法到达主机,形成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也可以通过大量的攻击数据包导至主机的CPU满裁、内存耗尽造成目标机也无法对正常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威力更加庞大。
了解了DOS及DDOS的几类攻击手法后,那么用户或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地防备呢?首先要安装专业抗DDOS防火墙,安装完成对利用端口扫描软件对本机进行扫描,发现高危端口时使用新建防火墙规则,对其进行拦截或过滤某些特定的数据包,在系统安全上要经常打上最新的安全补丁程序,建立备份机制删除多余用户,禁止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并建立路由器、防火墙等负载均衡设备策略,当网络被恶意用户DDOS时最先崩溃的是路由器,此时当一台路由器被攻击死机时,另一台则马上进行工作,而内部计算机在其保护之下完好无损,崩溃的路由器经重启很快便于能进入替补角色,从而最大程度的削减了DDOS的攻击,做到防危滴漏!
防御后记
网络用户在以后的网络中遇上此类攻击,相信在了解其原理的情况下,能即时应对所发生的突发事件,在情节处理上要做到稳而不乱,忙而能静的攻守原则,在硬件上下下功夫做好防火墙与策略的把关工作,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木马取自古希腊神话的特洛伊木马记,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很强的隐藏性和危害性。为了达到控制服务端主机的目的,木马往往要采用各种手段达到激活自己,加载运行的目的。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木马通用的激活方式,它们的藏身地,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让您体会一下手动清除木马的方法。
●在Win.ini中启动木马:
在Win.ini的[Windows]小节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的情况下“=”后面是空的,如果后面跟有程序,比如:
run=C:\Windows ile.exe
load=C:\Windows ile.exe
则这个file.exe很有可能就是木马程序。
●在Windows XP注册表中修改文件关联:
修改注册表中的文件关联是木马常用的手段,如何修改的方法已在本系列的前几文中有过阐述。举个例子,在正常情况下txt文件的打开方式为Notepad.exe(记事本),但一旦感染了文件关联木马,则txt文件就变成条用木马程序打开了。如著名的国产木马“冰河”,就是将注册表HKEY_CLASSES_ROOT xtfileshellopencommand子键分支下的键值项“默认”的键值“C:\Windows otepad.exe %1”修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这样,当你双击一个txt文件时,原本应该用记事本打开的文件,现在就成了启动木马程序了。当然,不仅是txt 文件,其它类型的文件,如htm、exe、zip、com等文件也都是木马程序的目标,要小心。
对这类木马程序,只能检查注册表中的HKEY_CLASSES_ROOT中的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子键分支,查看其值是否正常。
●在Windows XP系统中捆绑木马文件:
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已通过木马建立连接,控制端用户使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有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重新安装了。如果捆绑在系统文件上,则每次Windows XP启动都会启动木马。
关闭注册表,打开C:\Autoexec.bat文件,删除如下两行:
@echo off copy c:\sys.lon C:\WindowsStart MenuStartup Items
Del c:\win.reg
保存并关闭Autoexec.exe文件。
●IndocTrination v0.1-v0.11注册表清除实例:
在注册表中打开如下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Once
将这些子键右边窗口中的如下键值项删除:
Msgsrv16=“Msgsrv16”,关闭注册表后重启Windows,删除C:\WindowsSystemmsgserv16.exe文件。
●SubSeven-Introduction v1.8注册表清除实例: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子键分支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子键分支,在右窗口中查找到含有“C:\WindowsSystem.ini”的键值项数据,将它删除。
打开Win.ini文件,将其中的“run=kernel16.dl”改为“run=”,保存并关闭Win.ini文件。
打开System.ini文件,将其中的“shell=explorer.exe kernel32.dl”改为“shell=explorer.exe”,保存并关闭System.ini文件,重启Windows,删除C:\Windowskernel16.dl文件。
●广外女生注册表清除实例:
退到MS-DOS模式下,删除System目录下的diagcfg.exe。由于该病毒关联的是exe文件,因此,现在删除它后Windows环境下任何exe文件都将无法运行。我们先找到Windows目录下的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将其改名为“Regedit.com”。
回到Windows模式下,运行“Regedit.com”。打开HKEY_CLASSES_ROOTexefileshellopencommand,将其默认值改为“%1 %*”,删除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下的键值项“Diagnostic Configuration”。关闭注册表。
回到Windows目录,将“Regedit.com”改回“Regedit.exe”。
●Netbull(网络公牛)注册表清除实例:
该病毒在Windows 9X下:捆绑notepad.exe、writre.exe、regedit.exe、winmine.exe和winhelp.exe。在Windows NT/2000下捆绑:notepad.exe、regedit.exe、regedt32.exe、drwtsn32.exe和winmine.exe。打开: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在这些子键下删除键值项“CheckDll.exe”=“C:\WindowsSystemCheckDll..exe”。
另外,要察看自己的机器是否中了该病毒,可以察看上面列出的文件,如果发现该文件长度发生变化(大约增加了40K左右),就删除它们。然后点击[开始]|[附件]|[系统工具]|[系统文件检查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从安装软盘提取一个文件”,在框中填入要提取的文件(前面你删除的),点“确定”,按屏幕提示将这些文件恢复即可。如果是开机时自动运行的第三方软件,如realplay.exe、QQ等被捆绑上了,那就必须把这些文件删除后重新安装了。
●聪明基因注册表清除实例:
删除C:\Windows下的MBBManager.exe和Explore32.exe,再删除C:\WindowsSystem下的editor.exe文件。如果服务端已经运行,则要先用进程管理软件终止MBBManager.exe这个进程后才能将它删除。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删除键值项“MainBroad BackManager”。将HKEY_CLASSES_ROOT xtfileshellopencommand的默认值改为“C:\WindowsNotepad.exe %1”,恢复txt文件关联。将HKEY_CLASSES_ROOThlpfileshellopencommand的默认值改为“C:\Windowswinhlp32.exe %1”,恢复hlp文件关联。
以上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手动清除特洛伊木马操作步骤,希望大家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慢慢摸索木马的藏身和激活规律,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境地。
●在Win.ini中启动木马:
在Win.ini的[Windows]小节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的情况下“=”后面是空的,如果后面跟有程序,比如:
run=C:\Windows ile.exe
load=C:\Windows ile.exe
则这个file.exe很有可能就是木马程序。
●在Windows XP注册表中修改文件关联:
修改注册表中的文件关联是木马常用的手段,如何修改的方法已在本系列的前几文中有过阐述。举个例子,在正常情况下txt文件的打开方式为Notepad.exe(记事本),但一旦感染了文件关联木马,则txt文件就变成条用木马程序打开了。如著名的国产木马“冰河”,就是将注册表HKEY_CLASSES_ROOT xtfileshellopencommand子键分支下的键值项“默认”的键值“C:\Windows otepad.exe %1”修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这样,当你双击一个txt文件时,原本应该用记事本打开的文件,现在就成了启动木马程序了。当然,不仅是txt 文件,其它类型的文件,如htm、exe、zip、com等文件也都是木马程序的目标,要小心。
对这类木马程序,只能检查注册表中的HKEY_CLASSES_ROOT中的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子键分支,查看其值是否正常。
●在Windows XP系统中捆绑木马文件:
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已通过木马建立连接,控制端用户使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有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重新安装了。如果捆绑在系统文件上,则每次Windows XP启动都会启动木马。
关闭注册表,打开C:\Autoexec.bat文件,删除如下两行:
@echo off copy c:\sys.lon C:\WindowsStart MenuStartup Items
Del c:\win.reg
保存并关闭Autoexec.exe文件。
●IndocTrination v0.1-v0.11注册表清除实例:
在注册表中打开如下子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Once
将这些子键右边窗口中的如下键值项删除:
Msgsrv16=“Msgsrv16”,关闭注册表后重启Windows,删除C:\WindowsSystemmsgserv16.exe文件。
●SubSeven-Introduction v1.8注册表清除实例: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子键分支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子键分支,在右窗口中查找到含有“C:\WindowsSystem.ini”的键值项数据,将它删除。
打开Win.ini文件,将其中的“run=kernel16.dl”改为“run=”,保存并关闭Win.ini文件。
打开System.ini文件,将其中的“shell=explorer.exe kernel32.dl”改为“shell=explorer.exe”,保存并关闭System.ini文件,重启Windows,删除C:\Windowskernel16.dl文件。
●广外女生注册表清除实例:
退到MS-DOS模式下,删除System目录下的diagcfg.exe。由于该病毒关联的是exe文件,因此,现在删除它后Windows环境下任何exe文件都将无法运行。我们先找到Windows目录下的注册表编辑器“Regedit.exe”,将其改名为“Regedit.com”。
回到Windows模式下,运行“Regedit.com”。打开HKEY_CLASSES_ROOTexefileshellopencommand,将其默认值改为“%1 %*”,删除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下的键值项“Diagnostic Configuration”。关闭注册表。
回到Windows目录,将“Regedit.com”改回“Regedit.exe”。
●Netbull(网络公牛)注册表清除实例:
该病毒在Windows 9X下:捆绑notepad.exe、writre.exe、regedit.exe、winmine.exe和winhelp.exe。在Windows NT/2000下捆绑:notepad.exe、regedit.exe、regedt32.exe、drwtsn32.exe和winmine.exe。打开: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在这些子键下删除键值项“CheckDll.exe”=“C:\WindowsSystemCheckDll..exe”。
另外,要察看自己的机器是否中了该病毒,可以察看上面列出的文件,如果发现该文件长度发生变化(大约增加了40K左右),就删除它们。然后点击[开始]|[附件]|[系统工具]|[系统文件检查器],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从安装软盘提取一个文件”,在框中填入要提取的文件(前面你删除的),点“确定”,按屏幕提示将这些文件恢复即可。如果是开机时自动运行的第三方软件,如realplay.exe、QQ等被捆绑上了,那就必须把这些文件删除后重新安装了。
●聪明基因注册表清除实例:
删除C:\Windows下的MBBManager.exe和Explore32.exe,再删除C:\WindowsSystem下的editor.exe文件。如果服务端已经运行,则要先用进程管理软件终止MBBManager.exe这个进程后才能将它删除。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删除键值项“MainBroad BackManager”。将HKEY_CLASSES_ROOT xtfileshellopencommand的默认值改为“C:\WindowsNotepad.exe %1”,恢复txt文件关联。将HKEY_CLASSES_ROOThlpfileshellopencommand的默认值改为“C:\Windowswinhlp32.exe %1”,恢复hlp文件关联。
以上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手动清除特洛伊木马操作步骤,希望大家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慢慢摸索木马的藏身和激活规律,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境地。
菜鸟电脑安全防范技巧
[ 2007-03-25 03:33:10 | 作者: sun ]
大家好,今天是我第一次写点东西给大家分享有点紧张。如果哪里写的不对请高手给予指正。
今天我所讲的一切都是关于个人计算机安全,也都是我所知道的知识。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都是研究HACK技术的,经常会有一少部分人会给我们下木马病毒(损人不利己的事)!很多人都会黑某些WEB主机、攻击/入侵对方计算机。但是做同样的事情的也有别人,在我们攻击别人的时候,也会有人在攻击我们的电脑,我想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一般的杀毒软件、防火墙,我想对他们来说也是可以轻松突破的。
毕竟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防御。没有什么电脑可以一点漏洞都没有。所以我们大家都会入侵某某网站、个人计算机。但是相对于我们这方面的技术,欠缺的是防御自己计算机方面的方法与意识。今天我就把我个人知道的一些方法和知识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安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病毒木马专杀软件、流氓软件清理类。(Windows系统上最好安装上这些安全产品)
Windows 的系统更新对于计算机安全来说由为重要,系统更新一定要打开,以及时修补计算机漏洞。
必要的计算机设置,比如:关闭潜在危险的服务telnet、ftp、3389、netbios等;给管理员用户设置一个强度密码,不要使用弱口令;删除其他无用的用户帐号、禁用guest用户、删除默认共享 $admin $c\d\e\f $ipc。
还有一些安全常识,要知道:有些木马病毒的隐藏性很好,而且事先一定做好了病毒免杀,所以不要把系统的安全全部放在杀毒软件上,也不要过分依赖于软件,要学会手动查杀计算机病毒木马。一般来说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分为:键盘记录、远程控制、后门类等。因为杀毒软件的隐藏性都很好,一般是加载到启动项,这样系统在下次启动的时候就可以秘密的启动病毒木马程序。现在我要说一下病毒木马的几种启动方式:加载到win.ini、注册表启动项、引导扇区,一般来说就算病毒木马经过了免杀处理也就是:改变程序的入口点、插入进程技术等。使用病毒木马专杀工具就可以很有效的清除病毒木马程序。但是如果上面的方式都无法清除病毒木马程序的话,你可以尝试手动清理的方式,经常听见大家说手动清理病毒木马程序,但是有很多朋友还是不知道怎么清理。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实现手动清理病毒木马程序。有几个病毒木马程序隐藏的地方我先告诉大家:注册表、引导扇区、win.ini、system32目录等,都是病毒木马程序隐藏的地方。一般来说首先要先删除病毒木马程序的启动项,然后再删除病毒木马程序的源文件,清理一下引导扇区、内存就可以了。
入侵一般是冲着你电脑里的重要资料来的,或者是广泛的入侵(大范围扫描)。所以之前最好对自己电脑里的数据资料做加密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好你的资料不被其他人下载和阅读。
还有就是大家最好都有些安全意识。比如你的电脑感染了木马程序(这里指键盘记录程序),首先你运行了某些程序之后大概过了几分钟之后你的程序突然掉了,那就不要在登陆帐号了,因为很有可能你的电脑已经感染了病毒木马,感染这类木马你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只要你不登陆帐号你也不怕什么的,有些木马程序是全局范围的,只要你在Windows上的text框输入字符木马程序都会记录下来并发送出去。而有些木马则是记录指定程序的,你不运行指定程序的时候那木马是不会工作的。
在你怀疑自己电脑感染了病毒木马程序的时候首先你可以先用专杀工具查杀一便,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进程在运行,有没有开放可疑端口。一般隐藏好的木马这两点是不会暴露的。找到了可疑木马病毒程序你可以在注册表和计算机的系统盘搜索一下,把注册表启动项目删除,再把分区内的源文件删除。然后再检测一下内存、引导扇区,应该没问题了。
还有一些是针对黑客入侵,大家都知道HACK技术入侵之前要做的事情。先会扫描我们计算机是否存在漏洞,我们可以先用安全工具检测一下自己的电脑是否也存在安全漏洞。比如默认共享要关闭、IPC共享、ADMIN共享。还有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此漏洞存在远程缓冲区溢出漏洞。
系统管理员密码最好是高强度密码,千万不要使用弱口令。远程连接服务不需要的话也一定要关闭:telnet、ftp、3389之类的。
因为我不经常使用那些软件,我的爱好是计算机编程。虽然我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也不经常用软件。我建议大家不要过分依赖于软件。有的人使用了好几年的软件最后还都不知道软件实现的原理。
如果你要是学会了一门计算机语言那对你以后学习HACK技术会有很大帮助,只是会用工具、对黑客来说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做的事也很受限制。
再回到计算机防御上来说吧,防御好自己的计算机一点都不简单,我上面所说的也只是针对一般性的入侵。但对于真正的黑客我想可能也是没用的,我相信真正的黑客一定掌握着一种以上没被发现的漏洞。因为他没有公布所以很少人知道此漏洞。MS也不知道吧?
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病毒木马欺骗的方法,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WEB挂马,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有些站点被黑客入侵以后首页被挂上了木马程序。只要用户打开对应的页面,木马就会利用浏览器的漏洞自动下载并执行。(所以本地电脑最好把杀毒软件的WEB监视功能打开)。
不要轻易接受陌生网友传送过来的文件和图片,软件有可能被恶意捆绑木马病毒程序。
尽量要去一些大型、专业的网站下载软件,打开软件之前要先查毒。
要禁得住诱惑!要知道天上没掉馅饼的时候,不要轻易去点别人发给你的连接地址(地址很有可能已经被挂上了木马病毒程序)。
因为现在大部分的漏洞也都是针对IE,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就不要使用IE了,个人推荐使用Firefox浏览器。
把杀毒软件的下载更新打开、或者定期下载杀毒软件的更新补丁,以保持杀毒软件的最新病毒库。不然你的杀毒软件就行同虚设。
一些病毒木马在注册表的启动项键值:
1、HEKY_LOCAL_MACHINE\SOFTWAER\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2、HKEY_CURRENT_USER\SOFTWAER\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3、HKEY_USERS\.DEFAULT\SOFTWAER\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今天我所讲的一切都是关于个人计算机安全,也都是我所知道的知识。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都是研究HACK技术的,经常会有一少部分人会给我们下木马病毒(损人不利己的事)!很多人都会黑某些WEB主机、攻击/入侵对方计算机。但是做同样的事情的也有别人,在我们攻击别人的时候,也会有人在攻击我们的电脑,我想那些人也不是吃素的,一般的杀毒软件、防火墙,我想对他们来说也是可以轻松突破的。
毕竟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防御。没有什么电脑可以一点漏洞都没有。所以我们大家都会入侵某某网站、个人计算机。但是相对于我们这方面的技术,欠缺的是防御自己计算机方面的方法与意识。今天我就把我个人知道的一些方法和知识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安全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病毒木马专杀软件、流氓软件清理类。(Windows系统上最好安装上这些安全产品)
Windows 的系统更新对于计算机安全来说由为重要,系统更新一定要打开,以及时修补计算机漏洞。
必要的计算机设置,比如:关闭潜在危险的服务telnet、ftp、3389、netbios等;给管理员用户设置一个强度密码,不要使用弱口令;删除其他无用的用户帐号、禁用guest用户、删除默认共享 $admin $c\d\e\f $ipc。
还有一些安全常识,要知道:有些木马病毒的隐藏性很好,而且事先一定做好了病毒免杀,所以不要把系统的安全全部放在杀毒软件上,也不要过分依赖于软件,要学会手动查杀计算机病毒木马。一般来说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分为:键盘记录、远程控制、后门类等。因为杀毒软件的隐藏性都很好,一般是加载到启动项,这样系统在下次启动的时候就可以秘密的启动病毒木马程序。现在我要说一下病毒木马的几种启动方式:加载到win.ini、注册表启动项、引导扇区,一般来说就算病毒木马经过了免杀处理也就是:改变程序的入口点、插入进程技术等。使用病毒木马专杀工具就可以很有效的清除病毒木马程序。但是如果上面的方式都无法清除病毒木马程序的话,你可以尝试手动清理的方式,经常听见大家说手动清理病毒木马程序,但是有很多朋友还是不知道怎么清理。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实现手动清理病毒木马程序。有几个病毒木马程序隐藏的地方我先告诉大家:注册表、引导扇区、win.ini、system32目录等,都是病毒木马程序隐藏的地方。一般来说首先要先删除病毒木马程序的启动项,然后再删除病毒木马程序的源文件,清理一下引导扇区、内存就可以了。
入侵一般是冲着你电脑里的重要资料来的,或者是广泛的入侵(大范围扫描)。所以之前最好对自己电脑里的数据资料做加密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好你的资料不被其他人下载和阅读。
还有就是大家最好都有些安全意识。比如你的电脑感染了木马程序(这里指键盘记录程序),首先你运行了某些程序之后大概过了几分钟之后你的程序突然掉了,那就不要在登陆帐号了,因为很有可能你的电脑已经感染了病毒木马,感染这类木马你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只要你不登陆帐号你也不怕什么的,有些木马程序是全局范围的,只要你在Windows上的text框输入字符木马程序都会记录下来并发送出去。而有些木马则是记录指定程序的,你不运行指定程序的时候那木马是不会工作的。
在你怀疑自己电脑感染了病毒木马程序的时候首先你可以先用专杀工具查杀一便,也可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进程在运行,有没有开放可疑端口。一般隐藏好的木马这两点是不会暴露的。找到了可疑木马病毒程序你可以在注册表和计算机的系统盘搜索一下,把注册表启动项目删除,再把分区内的源文件删除。然后再检测一下内存、引导扇区,应该没问题了。
还有一些是针对黑客入侵,大家都知道HACK技术入侵之前要做的事情。先会扫描我们计算机是否存在漏洞,我们可以先用安全工具检测一下自己的电脑是否也存在安全漏洞。比如默认共享要关闭、IPC共享、ADMIN共享。还有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此漏洞存在远程缓冲区溢出漏洞。
系统管理员密码最好是高强度密码,千万不要使用弱口令。远程连接服务不需要的话也一定要关闭:telnet、ftp、3389之类的。
因为我不经常使用那些软件,我的爱好是计算机编程。虽然我现在还在学习阶段,也不经常用软件。我建议大家不要过分依赖于软件。有的人使用了好几年的软件最后还都不知道软件实现的原理。
如果你要是学会了一门计算机语言那对你以后学习HACK技术会有很大帮助,只是会用工具、对黑客来说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做的事也很受限制。
再回到计算机防御上来说吧,防御好自己的计算机一点都不简单,我上面所说的也只是针对一般性的入侵。但对于真正的黑客我想可能也是没用的,我相信真正的黑客一定掌握着一种以上没被发现的漏洞。因为他没有公布所以很少人知道此漏洞。MS也不知道吧?
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病毒木马欺骗的方法,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WEB挂马,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有些站点被黑客入侵以后首页被挂上了木马程序。只要用户打开对应的页面,木马就会利用浏览器的漏洞自动下载并执行。(所以本地电脑最好把杀毒软件的WEB监视功能打开)。
不要轻易接受陌生网友传送过来的文件和图片,软件有可能被恶意捆绑木马病毒程序。
尽量要去一些大型、专业的网站下载软件,打开软件之前要先查毒。
要禁得住诱惑!要知道天上没掉馅饼的时候,不要轻易去点别人发给你的连接地址(地址很有可能已经被挂上了木马病毒程序)。
因为现在大部分的漏洞也都是针对IE,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就不要使用IE了,个人推荐使用Firefox浏览器。
把杀毒软件的下载更新打开、或者定期下载杀毒软件的更新补丁,以保持杀毒软件的最新病毒库。不然你的杀毒软件就行同虚设。
一些病毒木马在注册表的启动项键值:
1、HEKY_LOCAL_MACHINE\SOFTWAER\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2、HKEY_CURRENT_USER\SOFTWAER\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3、HKEY_USERS\.DEFAULT\SOFTWAER\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协议欺骗攻击技术常见种类简析及防范
[ 2007-03-25 03:32:42 | 作者: sun ]
IP欺骗攻击
IP欺骗技术就是通过伪造某台主机的IP地址骗取特权从而进行攻击的技术。许多应用程序认为如果数据包能够使其自身沿着路由到达目的地,而且应答包也可以回到源地,那么源IP地址一定是有效的,而这正是使源IP地址欺骗攻击成为可能的前提。
假设同一网段内有两台主机A、B,另一网段内有主机X。B 授予A某些特权。X 为获得与A相同的特权,所做欺骗攻击如下:首先,X冒充A,向主机 B发送一个带有随机序列号的SYN包。主机B响应,回送一个应答包给A,该应答号等于原序 列号加1。然而,此时主机A已被主机X利用拒绝服务攻击 “淹没”了,导致主机A服务失效。结果,主机A将B发来的包丢弃。为了完成三次握手,X还需要向B回送一个应答包,其应答号等于B向A发送数据 包的序列号加1。此时主机X 并不能检测到主机B的数据包(因为不在同一网段),只有利用TCP顺序号估算法来预测应答包的顺序号并将其发送给目标机B。如果猜测正确,B则认为收到的ACK是来自内部主机A。此时,X即获得了主机A在主机B上所享有的特权,并开始对这些服务实施攻击。
要防止源IP地址欺骗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尽可能地保护系统免受这类攻击:
·抛弃基于地址的信任策略: 阻止这类攻击的一种非常容易的办法就是放弃以地址为基础的验证。不允许r类远程调用命令的使用;删除.rhosts 文件;清空/etc/hosts.equiv 文件。这将迫使所有用户使用其它远程通信手段,如telnet、ssh、skey等等。
·使用加密方法: 在包发送到 网络上之前,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加密。虽然加密过程要求适当改变目前的网络环境,但它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进行包过滤:可以配置路由器使其能够拒绝网络外部与本网内具有相同IP地址的连接请求。而且,当包的IP地址不在本网内时,路由器不应该把本网主机的包发送出去。
有一点要注意,路由器虽然可以封锁试图到达内部网络的特定类型的包。但它们也是通过分析测试源地址来实现操作的。因此,它们仅能对声称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的外来包进行过滤,若你的网络存在外部可信任主机,那么路由器将无法防止别人冒充这些主机进行IP欺骗。
ARP欺骗攻击
在局域网中,通信前必须通过ARP协议来完成IP地址转换为第二层物理地址(即MAC地址)。ARP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初ARP方式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过多的安全问题,给ARP留下很多的隐患,ARP欺骗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而ARP欺骗攻击就是利用该协议漏洞,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的攻击技术。
我们假设有三台主机A,B,C位于同一个交换式局域网中,监听者处于主机A,而主机B,C正在通信。现在A希望能嗅探到B->C的数据, 于是A就可以伪装成C对B做ARP欺骗——向B发送伪造的ARP应答包,应答包中IP地址为C的IP地址而MAC地址为A的MAC地址。 这个应答包会刷新B的ARP缓存,让B认为A就是C,说详细点,就是让B认为C的IP地址映射到的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 这样,B想要发送给C的数据实际上却发送给了A,就达到了嗅探的目的。我们在嗅探到数据后,还必须将此数据转发给C, 这样就可以保证B,C的通信不被中断。
以上就是基于ARP欺骗的嗅探基本原理,在这种嗅探方法中,嗅探者A实际上是插入到了B->C中, B的数据先发送给了A,然后再由A转发给C,其数据传输关系如下所示:
B----->A----->C
B<----A<------C
于是A就成功于截获到了它B发给C的数据。上面这就是一个简单的ARP欺骗的例子。
ARP欺骗攻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路由器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电脑ARP表的欺骗,当然也可能两种攻击同时进行。但不管怎么样,欺骗发送后,电脑和路由器之间发送的数据可能就被送到错误的MAC地址上。
防范ARP欺骗攻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在客户端使用arp命令绑定网关的真实MAC地址命令
·在交换机上做端口与MAC地址的静态绑定。
·在路由器上做IP地址与MAC地址的静态绑定
·使用“ARP SERVER”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广播网段内所有主机的正确IP-MAC映射表。
DNS欺骗攻击
DNS欺骗即域名信息欺骗是最常见的DNS安全问题。当一个DNS服务器掉入陷阱,使用了来自一个恶意DNS服务器的错误信息,那么该DNS服务器就被欺骗了。DNS欺骗会使那些易受攻击的DNS服务器产生许多安全问题,例如:将用户引导到错误的互联网站点,或者发送一个电子邮件到一个未经授权的邮件服务器。网络攻击者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DNS欺骗。
(1)缓存感染
黑客会熟练的使用DNS请求,将数据放入一个没有设防的DNS服务器的缓存当中。这些缓存信息会在客户进行DNS访问时返回给客户,从而将客户引导到入侵者所设置的运行木马的Web服务器或邮件服务器上,然后黑客从这些服务器上获取用户信息。
(2)DNS信息劫持
入侵者通过监听客户端和DNS服务器的对话,通过猜测服务器响应给客户端的DNS查询ID。每个DNS报文包括一个相关联的16位ID号,DNS服务器根据这个ID号获取请求源位置。黑客在DNS服务器之前将虚假的响应交给用户,从而欺骗客户端去访问恶意的网站。
(3)DNS重定向
攻击者能够将DNS名称查询重定向到恶意DNS服务器。这样攻击者可以获得DNS服务器的写权限。
防范DNS欺骗攻击可采取如下措施
·直接用IP访问重要的服务,这样至少可以避开DNS欺骗攻击。但这需要你记住要访问的IP地址。
·加密所有对外的数据流,对服务器来说就是尽量使用SSH之类的有加密支持的协议,对一般用户应该用PGP之类的软件加密所有发到网络上的数据。这也并不是怎么容易的事情。
源路由欺骗攻击
通过指定路由,以假冒身份与其他主机进行合法通信或发送假报文,使受攻击主机出现错误动作,这就是源路由攻击。在通常情况下,信息包从起点到终点走过的路径是由位于此两点间的路由器决定的,数据包本身只知道去往何处,但不知道该如何去。源路由可使信息包的发送者将此数据包要经过的路径写在数据包里,使数据包循着一个对方不可预料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下面仍以上述源IP欺骗中的例子给出这种攻击的形式:
主机A享有主机B的某些特权,主机X想冒充主机A从主机B(假设IP为aaa.bbb.ccc.ddd)获得某些服务。首先,攻击者修改距离X最近的路由器,使得到达此路由器且包含目的地址aaa.bbb.ccc.ddd的数据包以主机X所在的网络为目的地;然后,攻击者X利用IP欺骗向主机B发送源路由(指定最近的路由器)数据包。当B回送数据包时,就传送到被更改过的路由器。这就使一个入侵者可以假冒一个主机的名义通过一个特殊的路径来获得某些被保护数据。
为了防范源路由欺骗攻击,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对付这种攻击最好的办法是配置好路由器,使它抛弃那些由外部网进来的却声称是内部主机的报文。
·在路由器上关闭源路由。用命令no ip source-route。
IP欺骗技术就是通过伪造某台主机的IP地址骗取特权从而进行攻击的技术。许多应用程序认为如果数据包能够使其自身沿着路由到达目的地,而且应答包也可以回到源地,那么源IP地址一定是有效的,而这正是使源IP地址欺骗攻击成为可能的前提。
假设同一网段内有两台主机A、B,另一网段内有主机X。B 授予A某些特权。X 为获得与A相同的特权,所做欺骗攻击如下:首先,X冒充A,向主机 B发送一个带有随机序列号的SYN包。主机B响应,回送一个应答包给A,该应答号等于原序 列号加1。然而,此时主机A已被主机X利用拒绝服务攻击 “淹没”了,导致主机A服务失效。结果,主机A将B发来的包丢弃。为了完成三次握手,X还需要向B回送一个应答包,其应答号等于B向A发送数据 包的序列号加1。此时主机X 并不能检测到主机B的数据包(因为不在同一网段),只有利用TCP顺序号估算法来预测应答包的顺序号并将其发送给目标机B。如果猜测正确,B则认为收到的ACK是来自内部主机A。此时,X即获得了主机A在主机B上所享有的特权,并开始对这些服务实施攻击。
要防止源IP地址欺骗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尽可能地保护系统免受这类攻击:
·抛弃基于地址的信任策略: 阻止这类攻击的一种非常容易的办法就是放弃以地址为基础的验证。不允许r类远程调用命令的使用;删除.rhosts 文件;清空/etc/hosts.equiv 文件。这将迫使所有用户使用其它远程通信手段,如telnet、ssh、skey等等。
·使用加密方法: 在包发送到 网络上之前,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加密。虽然加密过程要求适当改变目前的网络环境,但它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进行包过滤:可以配置路由器使其能够拒绝网络外部与本网内具有相同IP地址的连接请求。而且,当包的IP地址不在本网内时,路由器不应该把本网主机的包发送出去。
有一点要注意,路由器虽然可以封锁试图到达内部网络的特定类型的包。但它们也是通过分析测试源地址来实现操作的。因此,它们仅能对声称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的外来包进行过滤,若你的网络存在外部可信任主机,那么路由器将无法防止别人冒充这些主机进行IP欺骗。
ARP欺骗攻击
在局域网中,通信前必须通过ARP协议来完成IP地址转换为第二层物理地址(即MAC地址)。ARP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初ARP方式的设计没有考虑到过多的安全问题,给ARP留下很多的隐患,ARP欺骗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而ARP欺骗攻击就是利用该协议漏洞,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的攻击技术。
我们假设有三台主机A,B,C位于同一个交换式局域网中,监听者处于主机A,而主机B,C正在通信。现在A希望能嗅探到B->C的数据, 于是A就可以伪装成C对B做ARP欺骗——向B发送伪造的ARP应答包,应答包中IP地址为C的IP地址而MAC地址为A的MAC地址。 这个应答包会刷新B的ARP缓存,让B认为A就是C,说详细点,就是让B认为C的IP地址映射到的MAC地址为主机A的MAC地址。 这样,B想要发送给C的数据实际上却发送给了A,就达到了嗅探的目的。我们在嗅探到数据后,还必须将此数据转发给C, 这样就可以保证B,C的通信不被中断。
以上就是基于ARP欺骗的嗅探基本原理,在这种嗅探方法中,嗅探者A实际上是插入到了B->C中, B的数据先发送给了A,然后再由A转发给C,其数据传输关系如下所示:
B----->A----->C
B<----A<------C
于是A就成功于截获到了它B发给C的数据。上面这就是一个简单的ARP欺骗的例子。
ARP欺骗攻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路由器ARP表的欺骗;另一种是对内网电脑ARP表的欺骗,当然也可能两种攻击同时进行。但不管怎么样,欺骗发送后,电脑和路由器之间发送的数据可能就被送到错误的MAC地址上。
防范ARP欺骗攻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在客户端使用arp命令绑定网关的真实MAC地址命令
·在交换机上做端口与MAC地址的静态绑定。
·在路由器上做IP地址与MAC地址的静态绑定
·使用“ARP SERVER”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广播网段内所有主机的正确IP-MAC映射表。
DNS欺骗攻击
DNS欺骗即域名信息欺骗是最常见的DNS安全问题。当一个DNS服务器掉入陷阱,使用了来自一个恶意DNS服务器的错误信息,那么该DNS服务器就被欺骗了。DNS欺骗会使那些易受攻击的DNS服务器产生许多安全问题,例如:将用户引导到错误的互联网站点,或者发送一个电子邮件到一个未经授权的邮件服务器。网络攻击者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DNS欺骗。
(1)缓存感染
黑客会熟练的使用DNS请求,将数据放入一个没有设防的DNS服务器的缓存当中。这些缓存信息会在客户进行DNS访问时返回给客户,从而将客户引导到入侵者所设置的运行木马的Web服务器或邮件服务器上,然后黑客从这些服务器上获取用户信息。
(2)DNS信息劫持
入侵者通过监听客户端和DNS服务器的对话,通过猜测服务器响应给客户端的DNS查询ID。每个DNS报文包括一个相关联的16位ID号,DNS服务器根据这个ID号获取请求源位置。黑客在DNS服务器之前将虚假的响应交给用户,从而欺骗客户端去访问恶意的网站。
(3)DNS重定向
攻击者能够将DNS名称查询重定向到恶意DNS服务器。这样攻击者可以获得DNS服务器的写权限。
防范DNS欺骗攻击可采取如下措施
·直接用IP访问重要的服务,这样至少可以避开DNS欺骗攻击。但这需要你记住要访问的IP地址。
·加密所有对外的数据流,对服务器来说就是尽量使用SSH之类的有加密支持的协议,对一般用户应该用PGP之类的软件加密所有发到网络上的数据。这也并不是怎么容易的事情。
源路由欺骗攻击
通过指定路由,以假冒身份与其他主机进行合法通信或发送假报文,使受攻击主机出现错误动作,这就是源路由攻击。在通常情况下,信息包从起点到终点走过的路径是由位于此两点间的路由器决定的,数据包本身只知道去往何处,但不知道该如何去。源路由可使信息包的发送者将此数据包要经过的路径写在数据包里,使数据包循着一个对方不可预料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下面仍以上述源IP欺骗中的例子给出这种攻击的形式:
主机A享有主机B的某些特权,主机X想冒充主机A从主机B(假设IP为aaa.bbb.ccc.ddd)获得某些服务。首先,攻击者修改距离X最近的路由器,使得到达此路由器且包含目的地址aaa.bbb.ccc.ddd的数据包以主机X所在的网络为目的地;然后,攻击者X利用IP欺骗向主机B发送源路由(指定最近的路由器)数据包。当B回送数据包时,就传送到被更改过的路由器。这就使一个入侵者可以假冒一个主机的名义通过一个特殊的路径来获得某些被保护数据。
为了防范源路由欺骗攻击,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对付这种攻击最好的办法是配置好路由器,使它抛弃那些由外部网进来的却声称是内部主机的报文。
·在路由器上关闭源路由。用命令no ip source-route。
一、基础知识
在介绍木马的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
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
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的一方。
服务端:被控制端远程控制的一方。
INTERNET: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网络载体。
2.软件部分
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
控制端程序:控制端用以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
木马程序:潜入服务端内部,获取其操作权限的程序。
木马配置程序: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使其在服务端藏得更隐蔽的程序。
3.具体连接部分
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
控制端IP,服务端IP:即控制端,服务端的网络地址,也是木马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地。
控制端端口,木马端口:即控制端,服务端的数据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数据可直达控制端程序或木马程序。
二、特洛伊木马的攻击步骤
用木马这种黑客工具进行网络入侵,从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六步,下面我们就按这六步来详细阐述木马的攻击原理。
1. 配置木马
一般来说一个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木马配置程序,从具体的配置内容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两方面功能:
(1)木马伪装:木马配置程序为了在服务端尽可能好的隐藏木马,会采用多种伪装手段,如修改图标、捆绑文件、定制端口、自我销毁等等。
(2)信息反馈:木马配置程序将就信息反馈的方式或地址进行设置,如设置信息反馈的邮件地址、IRC号、ICQ号等。
2. 传播木马
(1)传播方式
木马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E-MAIL,控制端将木马程序以附件的形式夹在邮件中发送出去,收信人只要打开附件系统就会感染木马;另一种是软件下载,一些非正规的网站以提供软件下载为名义,将木马捆绑在软件安装程序上,下载后,只要一运行这些程序,木马就会自动安装。
(2)伪装方式
鉴于木马的危害性,很多人对木马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对木马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木马设计者所不愿见到的。因此他们开发了多种功能来伪装木马,以达到降低用户警觉,欺骗用户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修改图标
也许你会在E-MAIL的附件中看到一个很平常的文本图标,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也有可能是个木马程序,现在已经有木马可以将木马服务端程序的图标改成HTML、TXT、ZIP等各种文件的图标,这有相当大的迷惑性,但是目前提供这种功能的木马还不多见,并且这种伪装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所以不必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的。
◆捆绑文件
这种伪装手段是将木马捆绑到一个安装程序上,当安装程序运行时,木马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偷偷的进入了系统。至于被捆绑的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即EXE、COM一类的文件。
◆出错显示
有一定木马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打开一个文件,没有任何反应,这很可能就是个木马程序,木马的设计者也意识到了这个缺陷,所以已经有木马提供了一个叫做出错显示的功能。当服务端用户打开木马程序时,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框——这当然是假的,错误内容可自由定义,大多会定制成一些诸如“文件已破坏,无法打开的!”之类的信息,当服务端用户信以为真时,木马却悄悄侵入了系统。
◆定制端口
很多老式的木马端口都是固定的,这给判断是否感染了木马带来了方便,只要查一下特定的端口就知道感染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很多新式的木马都加入了定制端口的功能,控制端用户可以在1024——65535之间任选一个端口作为木马端口。一般不选1024以下的端口,这样就给判断所感染木马类型带来了麻烦。
◆自我销毁
这项功能是为了弥补木马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当服务端用户打开含有木马的文件后,木马会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的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一般来说原木马文件和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文件的大小是一样的,捆绑文件的木马除外。那么中了木马的朋友只要在近来收到的信件和下载的软件中找到原木马文件,然后根据原木马的大小去系统文件夹找相同大小的文件, 判断一下哪个是木马就行了。而木马的自我销毁功能是指安装完木马后,原木马文件将自动销毁,这样服务端用户就很难找到木马的来源,在没有查杀木马的工具帮助下,就很难删除木马了。
◆木马更名
安装到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的文件名一般是固定的,那么只要根据一些查杀木马的文章,按图索骥在系统文件夹查找特定的文件,就可以断定中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有很多木马都允许控 制端用户自由定制安装后的木马文件名,这样很难判断所感染的木马类型了。
3.运行木马
服务端用户运行木马或捆绑木马的程序后,木马就会自动进行安装。首先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然后在注册表、启动组、非启动组中设置好木马的触发条件,这样木马的安装就完成了。安装后就可以启动木马了。
由触发条件激活木马
触发条件是指启动木马的条件,大致出现在下面八个地方:
◆注册表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的五个以Run和RunServices主键,在其中寻找可能是启动木马的键值。
◆WIN.INI
C:\WINDOWS目录下有一个配置文件win.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是空白的,如果有启动程序,可能是木马。
◆SYSTEM.INI
C:\WINDOWS目录下有个配置文件system.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386Enh、mic、drivers32中有命令行,在其中寻找木马的启动命令。
◆Autoexec.bat和Config.sys
在C盘根目录下的这两个文件也可以启动木马。但这种加载方式一般都需要控制端用户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将已添加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两个文件才行。
◆*.INI
即应用程序的启动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这些文件能启动程序的特点,将制作好的带有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同名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了。
◆注册表
打开HKEY_CLASSES_ROOT\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主键,查看其键值。举个例子,国产木马“冰河”就是修改HKEY_CLASSES_ROOT\txtfile\shell\open\command下的键值,将“C:\WINDOWS \NOTEPAD.EXE %1”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 %1”,这时你双击一个TXT文件后,原本应用NOTEPAD打开文件的,现在却变成启动木马程序了。还要说明的是不光是TXT文件,通过修改HTML、EXE、ZIP等文件的启动命令的键值都可以启动木马,不同之处只在于“文件类型”这个主键的差别,TXT是txtfile,ZIP是WINZIP,大家可以试着去找一下。
◆捆绑文件
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通过木马建立连接,然后控制端用户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
◆启动菜单
在“开始—程序—启动”选项下也可能有木马的触发条件。
在介绍木马的原理之前有一些木马构成的基础知识我们要事先加以说明,因为下面有很多地方会提到这些内容。
一个完整的木马系统由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具体连接部分组成。
1.硬件部分
建立木马连接所必须的硬件实体。
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的一方。
服务端:被控制端远程控制的一方。
INTERNET:控制端对服务端进行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网络载体。
2.软件部分
实现远程控制所必须的软件程序。
控制端程序:控制端用以远程控制服务端的程序。
木马程序:潜入服务端内部,获取其操作权限的程序。
木马配置程序:设置木马程序的端口号,触发条件,木马名称等,使其在服务端藏得更隐蔽的程序。
3.具体连接部分
通过INTERNET在服务端和控制端之间建立一条木马通道所必须的元素。
控制端IP,服务端IP:即控制端,服务端的网络地址,也是木马进行数据传输的目的地。
控制端端口,木马端口:即控制端,服务端的数据入口,通过这个入口,数据可直达控制端程序或木马程序。
二、特洛伊木马的攻击步骤
用木马这种黑客工具进行网络入侵,从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六步,下面我们就按这六步来详细阐述木马的攻击原理。
1. 配置木马
一般来说一个设计成熟的木马都有木马配置程序,从具体的配置内容看,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两方面功能:
(1)木马伪装:木马配置程序为了在服务端尽可能好的隐藏木马,会采用多种伪装手段,如修改图标、捆绑文件、定制端口、自我销毁等等。
(2)信息反馈:木马配置程序将就信息反馈的方式或地址进行设置,如设置信息反馈的邮件地址、IRC号、ICQ号等。
2. 传播木马
(1)传播方式
木马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E-MAIL,控制端将木马程序以附件的形式夹在邮件中发送出去,收信人只要打开附件系统就会感染木马;另一种是软件下载,一些非正规的网站以提供软件下载为名义,将木马捆绑在软件安装程序上,下载后,只要一运行这些程序,木马就会自动安装。
(2)伪装方式
鉴于木马的危害性,很多人对木马知识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对木马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木马设计者所不愿见到的。因此他们开发了多种功能来伪装木马,以达到降低用户警觉,欺骗用户的目的。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修改图标
也许你会在E-MAIL的附件中看到一个很平常的文本图标,但是我不得不告诉你,这也有可能是个木马程序,现在已经有木马可以将木马服务端程序的图标改成HTML、TXT、ZIP等各种文件的图标,这有相当大的迷惑性,但是目前提供这种功能的木马还不多见,并且这种伪装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所以不必整天提心吊胆、疑神疑鬼的。
◆捆绑文件
这种伪装手段是将木马捆绑到一个安装程序上,当安装程序运行时,木马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偷偷的进入了系统。至于被捆绑的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即EXE、COM一类的文件。
◆出错显示
有一定木马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打开一个文件,没有任何反应,这很可能就是个木马程序,木马的设计者也意识到了这个缺陷,所以已经有木马提供了一个叫做出错显示的功能。当服务端用户打开木马程序时,会弹出一个错误提示框——这当然是假的,错误内容可自由定义,大多会定制成一些诸如“文件已破坏,无法打开的!”之类的信息,当服务端用户信以为真时,木马却悄悄侵入了系统。
◆定制端口
很多老式的木马端口都是固定的,这给判断是否感染了木马带来了方便,只要查一下特定的端口就知道感染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很多新式的木马都加入了定制端口的功能,控制端用户可以在1024——65535之间任选一个端口作为木马端口。一般不选1024以下的端口,这样就给判断所感染木马类型带来了麻烦。
◆自我销毁
这项功能是为了弥补木马的一个缺陷。我们知道当服务端用户打开含有木马的文件后,木马会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的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一般来说原木马文件和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文件的大小是一样的,捆绑文件的木马除外。那么中了木马的朋友只要在近来收到的信件和下载的软件中找到原木马文件,然后根据原木马的大小去系统文件夹找相同大小的文件, 判断一下哪个是木马就行了。而木马的自我销毁功能是指安装完木马后,原木马文件将自动销毁,这样服务端用户就很难找到木马的来源,在没有查杀木马的工具帮助下,就很难删除木马了。
◆木马更名
安装到系统文件夹中的木马的文件名一般是固定的,那么只要根据一些查杀木马的文章,按图索骥在系统文件夹查找特定的文件,就可以断定中了什么木马。所以现在有很多木马都允许控 制端用户自由定制安装后的木马文件名,这样很难判断所感染的木马类型了。
3.运行木马
服务端用户运行木马或捆绑木马的程序后,木马就会自动进行安装。首先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的系统文件夹中C:\WINDOWS或C:\WINDOWS\SYSTEM目录下。然后在注册表、启动组、非启动组中设置好木马的触发条件,这样木马的安装就完成了。安装后就可以启动木马了。
由触发条件激活木马
触发条件是指启动木马的条件,大致出现在下面八个地方:
◆注册表
打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下的五个以Run和RunServices主键,在其中寻找可能是启动木马的键值。
◆WIN.INI
C:\WINDOWS目录下有一个配置文件win.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windows字段中有启动命令load=和run=,在一般情况下是空白的,如果有启动程序,可能是木马。
◆SYSTEM.INI
C:\WINDOWS目录下有个配置文件system.ini,用文本方式打开,在386Enh、mic、drivers32中有命令行,在其中寻找木马的启动命令。
◆Autoexec.bat和Config.sys
在C盘根目录下的这两个文件也可以启动木马。但这种加载方式一般都需要控制端用户与服务端建立连接后,将已添加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两个文件才行。
◆*.INI
即应用程序的启动配置文件,控制端利用这些文件能启动程序的特点,将制作好的带有木马启动命令的同名文件上传到服务端覆盖这同名文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启动木马的目的了。
◆注册表
打开HKEY_CLASSES_ROOT\文件类型\shell\open\command主键,查看其键值。举个例子,国产木马“冰河”就是修改HKEY_CLASSES_ROOT\txtfile\shell\open\command下的键值,将“C:\WINDOWS \NOTEPAD.EXE %1”改为“C:\WINDOWS\SYSTEM\SYSEXPLR.EXE %1”,这时你双击一个TXT文件后,原本应用NOTEPAD打开文件的,现在却变成启动木马程序了。还要说明的是不光是TXT文件,通过修改HTML、EXE、ZIP等文件的启动命令的键值都可以启动木马,不同之处只在于“文件类型”这个主键的差别,TXT是txtfile,ZIP是WINZIP,大家可以试着去找一下。
◆捆绑文件
实现这种触发条件首先要控制端和服务端通过木马建立连接,然后控制端用户用工具软件将木马文件和某一应用程序捆绑在一起,然后上传到服务端覆盖原文件,这样即使木马被删除了,只要运行捆绑了木马的应用程序,木马又会被安装上去了。
◆启动菜单
在“开始—程序—启动”选项下也可能有木马的触发条件。
口令攻击的主要方式及相关防护手段
[ 2007-03-25 03:32:16 | 作者: sun ]
口令是网络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前的网络系统都是通过口令来验证用户身份、实施访问控制的。口令攻击是指黑客以口令为攻击目标,破解合法用户的口令,或避开口令验证过程,然后冒充合法用户潜入目标网络系统,夺取目标系统控制权的过程。
如果口令攻击成功黑客进入了目标网络系统,他就能够随心所欲地窃取、破坏和篡改被侵入方的信息,直至完全控制被侵入方。所以,口令攻击是黑客实施网络攻击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口令攻击的主要方法
1、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通过人际交往这一非技术手段以欺骗、套取的方式来获得口令。避免此类攻击的对策是加强用户意识。
2、猜测攻击。首先使用口令猜测程序进行攻击。口令猜测程序往往根据用户定义口令的习惯猜测用户口令,像名字缩写、生日、宠物名、部门名等。在详细了解用户的社会背景之后,黑客可以列举出几百种可能的口令,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猜测攻击。
3、字典攻击。如果猜测攻击不成功,入侵者会继续扩大攻击范围,对所有英文单词进行尝试,程序将按序取出一个又一个的单词,进行一次又一次尝试,直到成功。据有的传媒报导,对于一个有8万个英文单词的集合来说,入侵者不到一分半钟就可试完。所以,如果用户的口令不太长或是单词、短语,那么很快就会被破译出来。
4、穷举攻击。如果字典攻击仍然不能够成功,入侵者会采取穷举攻击。一般从长度为1的口令开始,按长度递增进行尝试攻击。由于人们往往偏爱简单易记的口令,穷举攻击的成功率很高。如果每千分之一秒检查一个口令,那么86%的口令可以在一周内破译出来。
5、混合攻击,结合了字典攻击和穷举攻击,先字典攻击,再暴力攻击。
避免以上四类攻击的对策是加强口令策略。
6、直接破解系统口令文件。所有的攻击都不能够奏效,入侵者会寻找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饲机偷走存放系统口令的文件,然后破译加密的口令,以便冒充合法用户访问这台主机。
7:网络嗅探(sniffer),通过嗅探器在局域网内嗅探明文传输的口令字符串。避免此类攻击的对策是网络传输采用加密传输的方式进行。
8:键盘记录,在目标系统中安装键盘记录后门,记录操作员输入的口令字符串,如很多间谍软件,木马等都可能会盗取你的口述。
9:其他攻击方式,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生日攻击、时间攻击。
避免以上几类攻击的对策是加强用户安全意识,采用安全的密码系统,注意系统安全,避免感染间谍软件、木马等恶意程序。
口令攻击的防护手段
要有效防范口令攻击,我们要选择一个好口令,并且要注意保护口令的安全。
1、好口令是防范口令攻击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最好采用字母、数字、还有标点符号、特殊字符的组合,同时有大小写字母,长度最好达到8个以上,最好容易记忆,不必把口令写下来,绝对不要用自己或亲友的生日、手机号码等易于被他人获知的信息作密码。
2、注意保护口令安全。不要将口令记在纸上或存储于计算机文件中;最好不要告诉别人你的口令;不要在不同的系统中使用相同的口令;在输入口令时应确保无人在身边窥视;在公共上网场所如网吧等处最好先确认系统是否安全;定期更改口令,至少六个月更改一次,这会使自己遭受口令攻击的风险降到最低,要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口令过于自信.
如果口令攻击成功黑客进入了目标网络系统,他就能够随心所欲地窃取、破坏和篡改被侵入方的信息,直至完全控制被侵入方。所以,口令攻击是黑客实施网络攻击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口令攻击的主要方法
1、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通过人际交往这一非技术手段以欺骗、套取的方式来获得口令。避免此类攻击的对策是加强用户意识。
2、猜测攻击。首先使用口令猜测程序进行攻击。口令猜测程序往往根据用户定义口令的习惯猜测用户口令,像名字缩写、生日、宠物名、部门名等。在详细了解用户的社会背景之后,黑客可以列举出几百种可能的口令,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猜测攻击。
3、字典攻击。如果猜测攻击不成功,入侵者会继续扩大攻击范围,对所有英文单词进行尝试,程序将按序取出一个又一个的单词,进行一次又一次尝试,直到成功。据有的传媒报导,对于一个有8万个英文单词的集合来说,入侵者不到一分半钟就可试完。所以,如果用户的口令不太长或是单词、短语,那么很快就会被破译出来。
4、穷举攻击。如果字典攻击仍然不能够成功,入侵者会采取穷举攻击。一般从长度为1的口令开始,按长度递增进行尝试攻击。由于人们往往偏爱简单易记的口令,穷举攻击的成功率很高。如果每千分之一秒检查一个口令,那么86%的口令可以在一周内破译出来。
5、混合攻击,结合了字典攻击和穷举攻击,先字典攻击,再暴力攻击。
避免以上四类攻击的对策是加强口令策略。
6、直接破解系统口令文件。所有的攻击都不能够奏效,入侵者会寻找目标主机的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饲机偷走存放系统口令的文件,然后破译加密的口令,以便冒充合法用户访问这台主机。
7:网络嗅探(sniffer),通过嗅探器在局域网内嗅探明文传输的口令字符串。避免此类攻击的对策是网络传输采用加密传输的方式进行。
8:键盘记录,在目标系统中安装键盘记录后门,记录操作员输入的口令字符串,如很多间谍软件,木马等都可能会盗取你的口述。
9:其他攻击方式,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生日攻击、时间攻击。
避免以上几类攻击的对策是加强用户安全意识,采用安全的密码系统,注意系统安全,避免感染间谍软件、木马等恶意程序。
口令攻击的防护手段
要有效防范口令攻击,我们要选择一个好口令,并且要注意保护口令的安全。
1、好口令是防范口令攻击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最好采用字母、数字、还有标点符号、特殊字符的组合,同时有大小写字母,长度最好达到8个以上,最好容易记忆,不必把口令写下来,绝对不要用自己或亲友的生日、手机号码等易于被他人获知的信息作密码。
2、注意保护口令安全。不要将口令记在纸上或存储于计算机文件中;最好不要告诉别人你的口令;不要在不同的系统中使用相同的口令;在输入口令时应确保无人在身边窥视;在公共上网场所如网吧等处最好先确认系统是否安全;定期更改口令,至少六个月更改一次,这会使自己遭受口令攻击的风险降到最低,要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口令过于自信.